close

微貸技術“本土化” 微型金融變革進行時

微貸技術“本土化” 微型金融變革進行時


當談及“微型金融”,我們總會將其與“普惠金融”聯系在一起。然而,在5月15日舉行的“微型金融與包容性發展國際年會”上,多位與會嘉賓和學者卻在極力“撇清”兩者的概念。

他們認為,“微型金融”已不再是最早引入時的“扶貧”性質,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它的內涵意義和外延發展都產生瞭一定的變化。

“中國的小微金融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則開宗明義地指出,微型金融的服務對象已有瞭拓展,服務內容也需要更加多元化。

“小微金融不等於小微貸款”

李揚表示,最早的小微金融系指專門向小型和微型企業及中低收入階層提供小額度的可持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但如今,它的定位和定義發生瞭一些變化。

他認為,小微金融的服務對象發生瞭拓展。“不隻是包括傳統意義上的那些救助的窮人和窮機構,它還主要包括那些或許並不算貧困,但仍然不能從正規渠道獲得金融服務的個人或小型企業。”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在會後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也指出,微型金融不完全等同於普惠金融,其服務對象早已跳脫出瞭最底層、最貧困的那一部分人群。

“微型金融的服務對象和市場定位,既有商業化的可能性,但又不具有高利潤的空間。”他認為,如今的微型金融更需要找到一種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來服務金融領域中相對弱勢的群體。

李揚認為,小微金融服務需要更多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上的創新,其概念也不再局限於小微貸款,還有股權的服務,資本金的服務,存款、保險等其他一些增值服務。

對於“微型金融”內涵意義和外延發展的變化,包商銀行董事長李鎮西提出,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來完善微型金融的服務體制。

從宏觀層面而言,他建議,國傢和各級政府應逐步建立與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銀行、證券、保險、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以及小微企業評價體系、咨詢服務體系、培訓體系等協調發展的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體系。

李鎮西指出,這樣一來,微型金融服務可以更加全面,更多層次,就不隻是信貸方面。

而在微觀層面,他認為,金融機構應進一步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如細分客戶群體、創新金融產品、整合各種資源等。

微貸技術“本土化”

隨著國傢政策的引導和扶持,微型金融的發展也受到瞭越來越多的關註。這些年,國內不同類型、不同地域的金融機構都積極地在微型金融領域探索和實踐。

然而,這個所謂“世界性的難題”並不是那麼容易攻克的。

本報記者此前在地方調研時就發現,一些地方商業銀行投入瞭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發展微型金融,但目前運營情況並不樂觀。其中,有些銀行甚至與包商銀行購買瞭一樣的德國IPC微貸技術,但收益狀況卻截然不同。

對此,曾剛認為,中國地域遼闊,各個地區的經濟活力、信用環境以及社會文化都有很大的差異,即便是同一套技術和模式都需要有“本土化”的過程。

他告訴本報記者,現有的貸款技術大概可分為八種,分別基於財務報表、信用評分、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等。

“而現實生活中還可能有很多種貸款方式,我們如何選擇貸款技術,取決於外部環境。不同的外部環境和銀行自身的約束,決定瞭最終貸款技術的選擇。”曾剛稱。

他表示,必須要考慮各自的發展環境和經濟發展階段,再選擇適合的微型金融技術。而依靠軟信息為主的微型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創新能力要求更高。

同時,曾剛也指出,由於商業銀行做微型金融的運營成本相對較高,因此隻有做到一定的規模才能盈利。

“如果是平均每筆50萬以下的貸款,一個客戶經理基本要做到200個客戶,差不多就能收支平衡。”曾剛舉例道。

李鎮西也在會後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包商銀行的微貸業務也是用瞭兩年的時間和一定規模的積累才真正實現盈利。

據他介紹,目前包商銀行的總資產是1800多億(不含村鎮銀行),撥備覆蓋率320%,不良率0.45。

“而這幾年包商銀行累計為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345億,不良率在最高峰時僅為0.31,但回收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李鎮西指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Mortgage Loan Personal Loan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rellswi 的頭像
    karellswi

    karellswi的部落格

    karells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