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郵報(Saturdays Globe and Mail):一個晴朗無雲的下午,波哥大市前市長佩尼亞洛薩(Enrique Pe?alosa)早早離開瞭辦公室,到學校接兒子放學。象往常一樣,他穿上皮鞋和長褲;象往常一樣,他帶著兩個持槍的保鏢一起出門;而且,象往常一樣,他並沒有象其他的哥倫比亞重要人物那樣坐上跑車,而是騎上瞭自己的山地變速自行車。
佩尼亞洛薩騎車行走在波哥大市北部繁華區聖巴巴拉街道上,他一個手扶著車,另一手還在打手機,完全無視城市裡面那些蠻橫的汽車司機。在大部分時間,這種行為太過極端的或者說簡直在自殺,但是,這一天是特別的。
從2000年開始,這座近800萬人口的城市公民投票將2月1日設為“無車日”,私傢車在這一天完全被禁止出行。在無車日這一天,公交車會很擁擠,出租車也異常繁忙,空氣污染明顯減輕。成千上萬的人都跟佩尼亞洛薩一樣,騎單車穿行在街道上。
在佩尼亞洛薩任市長期間,他親自發起瞭無車日,並且一直延續到瞭現在他卸任之後。“我們正在學習這樣的經驗,我們意識到沒有汽車也可以照樣生活。”佩尼亞洛薩說。 佩尼亞洛薩的政策有點象環保主義者,實際上卻不是完全一碼事,而是自“快樂學”演變而來,這是一種經濟哲學――關註人類的幸福感而不僅是經濟增長。 因此,是什麼帶來瞭快樂?過去10年試圖回答這個問題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而波哥大的嘗試是一個好消息。福利感是由與收入相關聯的社會地位來決定的。富裕的人們往往比窮人更快樂。但是整體來說,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加,由此帶來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少,從朋友、傢人和鄰居等得到的快樂會更多。 什麼在給人們帶來不快樂?在紐約,是上下班。這些就是佩尼亞洛薩無車日活動的理念。“有一些事情,我覺得能夠給人帶來快樂,比如說,你需要挖掘你的個人潛力,你需要走路,需要跟人交往,尤其是,你需要覺得不比別人差。而我們就設計瞭一個這樣的城市,能夠產生快樂。”(張靈鴿)
留言列表